在女性健康领域,宫颈炎和宫颈癌是两个备受关注的话题。很多女性不禁会产生疑问:宫颈炎离宫颈癌到底有多远?HPV感染与慢性炎症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真相?
宫颈炎,是发生在宫颈上的一种炎症性疾病。正常情况下,宫颈自身有一定的防御功能,能阻止子宫附件带来的感染。但随着人们性生活观念的改变、流产次数增加等因素,宫颈的保护屏障被打破,致病菌轻而易举地入侵宫颈上皮,逐渐形成宫颈炎。宫颈炎多以慢性形式存在,大多数患者没有特别明显的表现,一般会有白带量增多、颜色发黄或带血、外阴瘙痒等症状,少数患者在月经期间会有出血症状,或在性生活时阴道出血。
宫颈癌则是女性常见的妇科肿瘤,死亡率较高。其早期症状和宫颈炎的症状相似,都会出现白带异常、性交时疼痛或出血等症状,但发病原因有所不同。慢性宫颈炎多因细菌感染导致,而宫颈癌主要是因为病毒感染逐渐形成,尤其是人乳头瘤病毒(HPV)的持续感染。全球约99%的宫颈癌都与HPV感染有关,其中高危型HPV16、18型是主要元凶。
虽然宫颈炎本身不会直接发展成宫颈癌,但长期存在的宫颈炎症却可能增加患癌风险。当宫颈炎症逐渐加重,破坏了宫颈自身的防御功能,同时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也在慢性宫颈炎症的长期干扰下慢慢减弱,HPV病毒就会趁虚而入,侵入患者体内,引起宫颈上皮的癌前病变,进而一步步演变为宫颈癌。也就是说,宫颈慢性炎症可能会给宫颈癌的发生埋下隐患。
展开剩余58%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关键因素。HPV有多种亚型,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会悄无声息地侵入宫颈上皮细胞,利用细胞内的机制复制自己。如果人体免疫系统足够强大,或许能将HPV清除;但要是免疫系统没能成功抵御,HPV就可能在宫颈上皮细胞内长期潜伏,随着时间推移,逐渐改变细胞的基因结构,使细胞异常增生,发展成宫颈癌前病变,最终演变成宫颈癌。
HPV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,多个性伴侣、过早开始性生活等都会增加感染HPV的风险。此外,间接接触如共用毛巾、浴巾、马桶座圈等也可能感染,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。
为了预防宫颈癌,接种HPV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。二价疫苗主要针对HPV16和18型,这两种亚型导致了约70%的宫颈癌;四价疫苗在二价基础上增加了HPV6和11型,可预防尖锐湿疣等疾病;九价疫苗则能预防更多的高危型HPV。对于适龄女性来说,接种疫苗能大大降低感染HPV的几率。同时,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也必不可少,通过宫颈涂片检查、HPV核酸检测等方法,可以早期发现HPV感染以及宫颈癌前病变,及时进行治疗,阻断病情发展。
除了接种疫苗和定期筛查,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预防宫颈炎和宫颈癌。保持外阴的清洁干燥,做好个人私处清洁卫生,单人单盆,勤换内裤,注意性生活卫生。施行宫腔手术后,要遵循医嘱做好抗感染工作,保证个人卫生,手术不要过早同房。还要注意提高自身免疫力,适量进行体育活动,保证饮食健康营养丰富。
总之,宫颈炎虽然不会直接发展成宫颈癌,但长期存在的慢性宫颈炎症可能增加患癌风险。了解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,做好预防和筛查工作,女性朋友们才能远离宫颈癌的威胁,守护好自己的健康。
发布于:河南省杠杆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