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摘录:肝炎病人的转氨酶长期波动在200~300单位之间,时好时坏,迁延不愈,对这类患者,有人观察到其肝细胞周围偏碱性,酶的释放多而快,而肝细胞周围偏酸酶的释放少而慢,所以酸味有降酶的作用。古人认为,“夫肝之病,补用酸”,可见民间治肝病用酸味药是有道理的。转氨酶持续波动,按中医的理论分析,热毒残留未清,其表现为:脘腹胀满,食少纳呆,口淡无味,倦怠乏力,胁痛固定,大便溏软,五心烦热,面部座疮,肝脾肿大,舌淡,苔腻,脉弦无力等,此证选用补肝降酶偏方。补肝降酶汤偏方系山西省介休县驰名三代中医孔二交老先生所传。我在1970年随孔老学习期间,介休县肝炎病人较多,每日数十人,孔老的方子流传很广,经反复验证,降酶率达到85%以上。尤其是对降低酶很灵验,连服6付肝功能可恢复正常。孔老解释说,此方虽是偏方,但经几代祖传就有了实用价值,对每味药的作用也摸索出了道理。丹参、山楂、五味子能疏肝理气,乌梅、山萸肉健脾固肾。白芍能柔肝止痛而补肝,黄芪健肝使其不受邪。其中瓜蒌是降酶的妙药,瓜蒌可清热润燥,舒肝缓急。正如王秉衡在《重庆堂随笔》所云:“瓜蒌荡热涤痰,夫人知之,而不知其舒肝郁、润肝燥、平肝逆、缓肝急之功,有独擅也。”图片
【治验举例】
刘xx,男,48岁,山西省洪洞县郭堡人,1980年8月因患急性黄疸型肝炎住传染病院治疗两月余,出院后不久,转氨酶又波动于200单位左右,HBSAg (+)。1982年9月来就诊,自述两膝酸软,两胁刺痛,痛而不移,固定右胁下,大便干燥,渴不欲饮,夜寐不实而多梦,脸色霉黑,五心烦热,舌体胖,有斑点,投以补肝降酶汤30付,四个月未见反复。《偏方治大病合编》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杠杆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