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东北大地的版图上,长春以其独特的魅力闪耀着光芒。而当我们探寻这座城市的起源时,目光总会聚焦于南关区,它宛如一颗历史的明珠,承载着长春从远古走来的记忆,是当之无愧的长春市发源地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南关区,探寻它那波澜壮阔的历史脉络。
长春市人民大街新老照片对比
PART.01
远古文明的曙光
清初期,南关区逐渐形成了一个小渔村,村民们以农耕和渔猎为生,日子虽平淡,却充满了生机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人口慢慢增多,村落规模不断扩大。1797 年,对于南关区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。这一年,长春历史上第一个农贸市场在此诞生,集市上热闹非凡,各类商品琳琅满目,交易声此起彼伏。同年,众人集资兴建了城隍庙,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份信仰的力量。两年后,宏伟的关帝庙在南关大桥附近建成,这座长春历史上最早的大型建筑群,不仅展现了当时高超的建筑技艺,更成为了人们精神的寄托之所。此时的南关区,凭借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发展,已成为长春的经济中心,为城市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展开剩余67%《长春南关区老照片》
如今的南关区已有大都市的模样
PART.02
行政中心的转移
1800 年 7 月 8 日,清朝嘉庆帝批准设立长春厅,这一举措为长春的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。最初,长春厅衙署位于新立城镇,当时辖区内有 2300 多户人家,约 1 万多人口。然而,新立城一带饱受水患困扰,长春厅衙署常常被洪水淹没,严重影响了行政事务的正常开展。与此同时,在今日南关区,一个名为宽城子的自然屯正悄然崛起。这里人口密集,商业繁荣,经济发展势头强劲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,1825 年,长春厅衙署迁至南关区的大经路一带(今 103 中学附近)。这一历史性的迁移,使得南关区一跃成为长春地区的行政中心。行政力量的注入,如同为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,推动了长春城市建设的全面启动。从那时起,长春市的雏形开始逐步显现,“先有南关、后有长春” 的说法也在民间流传开来,成为长春城市发展历史的生动写照。
长春南关全安广场老照片
PART.03
商贸繁荣的驱动
南关区的商业历史源远流长,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紧邻通航的伊通河,交通极为便利。自发展初期起,这里便吸引了众多商人和居民前来定居,商贸活动蓬勃发展。大马路、永春路等商业街区热闹非凡,成为了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。鼎丰真、东发合等百年商号在这里诞生并发展壮大,它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和诚信的经营,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,成为长春商业的金字招牌。长期以来,南关区一直是长春的商业中心,商业的繁荣带动了人口的进一步聚集,促进了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,为长春城市的成长和影响力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。
PART.04
文化传承的根基
南关区,作为长春市的发源地,在历史的长河中,凭借早期人类活动的积淀、行政中心的转移、城市建设的推进、商贸的繁荣以及文化的传承,成为了长春这座城市发展的根基与灵魂所在。它见证了长春从一个小渔村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沧桑巨变,也承载着无数长春人的情感与记忆。在新时代的浪潮中,南关区将继续传承历史文化,不断创新发展,为长春的未来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。让我们共同铭记南关区的历史,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,携手共创长春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发布于:吉林省杠杆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